凉城新村街道牵起制度"龙头"解决百姓急难愁
2018-4-4 11:11:45发布79次查看
据虹口区消息:“现在我终于可以开窗啦!”凉城新村街道居民顾阿姨站在自家阳台上,看着被整葺一新的水电路850弄感慨良多。
水电路850弄是一条宽约2米、长不足100米的小弄堂,只有一个出入口。以前这条弄堂里曾堆满各种各样的垃圾,从蔬菜果皮到旧沙发、破床垫、废木板……附近的居民希望街道能解决“垃圾弄堂”问题,还他们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。
责任主体担重任回应民需不推诿
“这条弄堂属部队管辖,前面是广灵四路的沿街商铺。这里的垃圾堆放问题,我们居委曾出面和部队沟通过,也清理过几次,但始终不能彻底解决。”水电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薛光敏告诉记者,部队停偿工作中,原商铺租户遗留下来的一些废弃物,加剧了垃圾堆放这一顽疾。
在走进居民家进行“大调研”时,居委工作人员再一次听到了居民们对于整改“垃圾弄堂”的需求声。按照街道对“大调研”工作的部署,各科室负责人、居民区书记是所在办所、辖区大调研工作的责任主体,在解决问题时,必须做到上下联动不推诿。
考虑到这个问题在居委层面难以“根治”,薛光敏向街道作了汇报。街道协调各相关部门在水电居委召开了多次沟通会,最终决定由街道组织人力物力对“垃圾弄堂”进行清理。
“我们先把垃圾处理掉,后续再进一步沟通和解决相关问题。”凉城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。于是,街道联合城管、环卫部门等30多人,对水电路850弄的垃圾进行了彻底清理,街道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做了专门消毒。为杜绝垃圾堆放问题“复发”,接下来,街道将出面和部队进行协商,建议设置围栏或铁门,对此块区域进行封闭管理。
成套制度确保实效急难愁盼快速解决
在“大调研”工作全面展开之际,凉城新村街道制定了专门的工作制度,以期发现问题、倾听建议、解决诉求。该制度有序实施几个月来,街道已为居民解决了不少“急难愁盼”问题。
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前的无名小路,是一条通往凉六小区边门的“背街小巷”,同时也是一条消防安全通道及小区的垃圾清运通道。然而,这里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无序停放问题突出,周边环境脏乱差,虽然街道安排了定期保洁,仍效果不佳,附近居民对此反映强烈。
为实现此路段的长效管理,街道召集社区卫生中心、章氏餐饮、凉六居民代表召开数次协调会,广泛征询各方意见,不断优化整治方案,最终达成一致意见,即实行花箱装饰、路面禁停固化措施,由周边相关单位落实日常保洁包干区负责制度。道路入口设置机动车辆禁行标识,留有3.5米宽的专用机动车道,供救护、消防、垃圾清运等作业车辆通行,车道两侧摆放花箱,与人行通道隔离,确保居民通行安全。
方案议定后,街道加强人员力量日夜固守,向机动车车主耐心宣传禁行禁停通知,获得车主们的理解和支持,20多辆长久停放的机动车得到清理。随后,保洁公司对路面深度清洗,街道组织人员现场施工,固化花箱短时间内全部设置到位。道路整治后,环境秩序井然,面貌焕然一新,得到居民一致好评。
截至目前,凉城新村街道已累计走访20310户居民家庭,走访企业60家。初步统计,共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2458条、意见1535条,处理问题反馈率达90%。
上海新闻